張瑞敏先生說:沒有成功的企業,只有時代的企業。企業是生根于時代的 產物,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。今天,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經濟邁進數字經濟時代,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這個時代,最需要什么樣的企業呢?
我的回答是,這個時代,最需要幸福產業運營商;對企業來講,這也是最大的機遇之一。
幸福產業運營商,就是以幸福產業為內容、以運營為導向的新經濟企業,就是要素融合、業務閉環、價值共生的共生型企業。
為什么說這個時代最需要幸福產業運營商?第一,因為幸福產業是時代最需要的內容;第二,因為以數據為驅動的運營能為社會、為用戶創造更大、更持續的價值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,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、不充分供給之間的矛盾,破解這個矛盾,實現高質量發展,就要發展幸福產業。
全經聯認為,幸福產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產業生態,是為人創造快樂、健康、智慧、舒適生活的產業生態,是時代最需要的產業、最需要的供給。
這是在高度不確定時代最大的確定性。
在工業經濟時代,產業是由生產資料、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來定義的,即由供給端、生產端來定義的。按照這樣的定義,農業是一產、食品加工是二產、康養服務是三產,盡管它們都是在為人服務,都是在為人的健康創造價值,但它們卻相互割裂,在管理上歸屬不同的部門,各有邊界、各有規劃、各有標準,難以形成高效協同,既不能有效地滿足人的需要,也難以高效融合、協同共生,實際上也嚴重制約了各自的發展。
根本的原因在于,專業可以分工,但人的需要不能分割。這就是工業經濟與人的需求的根本沖突。
幸福產業由需求端、運營側—即由人來定義的,是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點。農業、食品加工、服裝、汽車、文旅、文創、教育、醫療、養老、體育、餐飲等產業,看上去互不關聯,各自的生產資料、生產方式不同,分屬一二三產,但從人的需求看,其產業的核心邏輯都是一樣的—都是為人創造幸福價值的產業,都從不同的側面滿足人深層次、多維度、全周期的需要,都可以相互融合、相互加持、共生發展,都是同一目標服務的產業生態。
可見,幸福產業生態具有三大特點:第一,為人服務,打通了各個為人創造幸福價值(快樂、健康、智慧、舒適等價值)的產業;第二,打通了一二三產,實現一二三產融合,如把農文旅康教融合成為一個產業生態;第三,幸福產業是城市產業、鄉村產業,打通了產城發展、產鄉發展,解決了空間發展和產業發展兩張皮的矛盾,推動產城、產鄉的融合發展。
因此,發展幸福產業,是破解中國經濟和社會主要矛盾,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思想,落實新發展理念,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條主線;是推動產業發展、實現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,實現城鄉融合、產城融合、產鄉融合,推動消費升級,推動內循環的核心抓手。發展幸福產業,是國家的大戰略、時代的大趨勢;幸福產業,必然是這個時代最有潛力的產業,也必然是這個時代企業家最該做的正確的“事業”。
幸福產業是為用戶創造幸福價值的產業生態,要讓這個生態為用戶創造更大、更強和更持續的價值,就需要以數據為核心要素和驅動力,把產政學研,把用戶、協同伙伴、產業IP等各類要素整合起來,實現要素融合,形成產業生態和價值共生系統;這就是當代企業家的使命和機遇。
工業經濟時代,企業的發展主要是資本、土地、技術、人力等要素的驅動,資本驅動的投資商、土地驅動的開發商、技術驅動的產品商、人力驅動的服務商,構成了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四大形態。今天的數字經濟時代,最需要什么樣的企業形態呢?我的回答是,最需要的是以幸福產業為內容,以數據為驅動的運營商,需要“要素融合、業務閉環和價值共生”的生態型企業。
數字經濟時代,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,無論從內容上、還是運營模式上都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急劇深化和變化的需要。從業務內容上看,很多業務彼此是割裂的、機會型的,相互之間不相關,難以形成閉環;從組織模式上看,企業是穩定—機械型的管理形態,難以適應不確定時代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;而多個業務對應不同的運營主體,彼此有形成強邊界,難以形成有機的整體。
數字時代,更需要對市場有適應力、應變力和創新力的共生型企業、生態型企業。
從政府端的用戶看。從未來發展看,政府對資源的控制力、對經濟的主導性只會越來越強。隨著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,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正在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,空間巨大,而城鎮的項目,無論是城市更新還是鄉村振興項目,都是以人為核心的項目、都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項目,最需要幸福產業的內容;
同時,也都是系統性的工程,項目的規劃、建設和運營都需要和多個相互關聯產業IP的系統性、生態型地對接,才能形成協同效應和效能,政府已經不滿足于和各個單一主體分別洽談合作,這樣的招商模式不僅效率低、而且落地運營的成效差,政府需要平臺招商、系統招商。如果一個企業不發展產業生態,或者不能鏈接產業生態,就很難達到實現政府項目的要求。
換句話說,政府最需要的,就是幸福產業運營商。
再從C端和B端用戶看,企業成為幸福產業運營商也是趨勢。
工業經濟時代,企業的注意力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,并不關注運營。而在數字經濟時代,得用戶者得天下,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對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、更深、更廣的要求,企業必須更加關注運營,如果不能與用戶、協同伙伴共生共創,產品就不能實現價值閉環,就勢必為用戶所淘汰;如果不能把運營放在企業的首要位置,就難以實現要素融合、業務閉環和價值共生,企業就難以為用戶創造更大、更長遠的價值,也難以成為一個有應變力和創新力的有機生命體,難以抵御時代不確定性帶來的高度風險。
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,產品的數字化、企業的智慧化的趨勢正在形成,從而為運營創造了根本的條件和前提。銷售和交付不再是產品的結束,而成為運營的“開始”;企業的業務模式和組織結構因為“數據穿透”而具有共生的可能,要素融合、業務閉環、價值共生不再是夢想,而成為趨勢。
高質量發展,需要高質量的內容和高質量的模式。幸福產業,就是高質量的內容;基于數字經濟的運營,就是高質量的模式;而幸福產業運營商,就是高質量發展的企業主體,是中國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。
時代,呼喚幸福產業運營商;幸福產業運營商的時代,也正在到來。
13681391596(微信同電話)
18701211208(微信同電話)
2022年5月13-5月16日
四川樂山-白象谷
考察項目
樂山白象谷
竹類病蟲防控與資源開發四川省重點實驗室